北京师范大学中小学专家型校长高级研修班

怀来县教师进修学校赵培斌听课手记之四

 

学校文化与教师发展

著名教育专家、北京四中校长、北京市政协委员

 

刘长铭  主讲

 

 

(二〇〇九年四月二十六日星期日北师大)

 

一、学校文化建设

学校文化的核心是精神文化,此外还有环境文化、课程文化、制度文化、人际文化等。

对一些口号要有正确的理解,如一流的学校、满意的学校。。。何为一流何为满意。

文化是一个团体的或组织的生命,文化的消亡就是组织的消亡。

文化还是一个团体或组织的特质,表明了一个团队或一个组织的价值追求。

“天地生人,有一人应有一人之业,人生在世,生一日当尽一日之勤”,是话剧《立秋》中山西一个票号的企业文化的核心。

曾国藩家庭文化。

宋氏家庭教育文化,倾全力受最好的教育。

人类道德的普适文化。

学校文化是使学校成为一个“精神场”,成为师生精神发育和成长的沃土,从而形成师生的行为习惯。

学校文化建设就是要用自己的语言诠释教育的普适价值。自己的语言---学校的历史、传统、故事、事件。。。。教育的普适价值----人性、理智、智慧、自觉。。。

中国青年报2008625日关于一个“85后”2004年毕业于北京四中的留美学生李赛的万里汶川大救援的真实报道 。说明有一种精神在四中人身上在传承。

铭记历史,振兴中华,我们共同走过。

四中培养人的目标:在八十年代追求的是数量,现改变为“培养杰出的中国人”。超万计谓之英,超千计谓之雄,超百计谓之豪,超十计谓之杰。

杰出不一定就是做出惊天动地的事情来,只要是一种精神的引领者,四中一个学生偶然因素受定居美国一位老人修改700多次书信故事的感动。

“今日我以四中为荣,明日四中以我为荣”

四中毕业生自发到青海支教的行动。校园奥运纪念石、人民解放纪念雕塑。这是四中固化的文化,体现担当国家责任的精神。

学校文化建设的一种重要途径就是将学校历史上的重要事件固化为文化和精神的因素,用生动的、具体的、亲切的学校历史故事来体现学校的核心价值、文化传统和精神。

四中首任校长王道元先生的训诫。这是四中凝固的文化。

中国近代落后的原因之一就是没有完整正规的学校,因而没有科学的积累,只停留在手艺的层面上,和英美比一百多年来,我们需进一步重视教育。

一代名师:刘景昆与张子锷,“要给学生半桶水,教师要有一桶水”就是出至于张老之口,启发式教学就是首先由四中提出的教学法。

教师对学生发生的一些事情采取宽容的方式是很有必要的。

今天的教育改革、高考的改革举步维艰,我们今年呼吁高考报名社会化,让学生和学校不再承担过重的社会压力。

二、推动学校文化建设

文化,前提是文,关键是化,内化。

四中有一个出版基金,用于教师发表论文和科研成果,只要你有闪光之处,我们就用来共享,平台叫《守望成长》,网上有。还有一个提高学历层次的基金,还有一个到国外选修课程的基金。

北京下雪,四中就对考勤不做硬性要求,有一个老师因迟到做了一节课,从此这个班迟到的少了。

四中学校大讲堂。走出四中的各种活动,都是内化的形式。

在学校文化建设中,校长的作用是关键。校长的任何一次公开表达(讲话、访谈等)都是对学校文化的阐述。正式场合的讲话要经过深思熟虑的。如:大气成就大器---北京四中教育发展之路研讨会上刘校长的讲话题目,。。。。。。;做一个低成本的人---09届成人仪式上的讲话。有劣迹的官员患中风的概率是正常人的6倍。

学校特色本质上是一种学校文化的差异,不是统计数字上的差异,更不是口号的堆积。

在艺术与体育方面的教育我们应提倡一些“菜鸟式”(初步涉入了解,开启领域的大门)的教育,如街舞、围棋等等。不一定都去得冠军,意义在于开辟,今后发展的起点。

所以我们的理念是“以人育人, 共同发展”。

现在实际学校里也存在象“三鹿奶粉”事件的例子。我们的诚信教育是不够成功的。例如四中学生出国家长要求改分数的事情。

现在要求保证德育教育的时间的提法实际上是不对的,那样就把德育孤立了起来。

四中全面和谐的幸福观:享受工作、赢得尊重、取得成果、获得发展、衣食无忧、家庭和谐。当每个老师都感受到了,四中就一定发展了。

三、教师的专业发展

教师的专业水平表现在:

对教材的理解和解释、对学生的管理、对教学方法的选择和应用、对教学手段的选择和运用。

校长的领导力:

处理行政事务的能力、聚集资源的能力、对外交往的能力、规划资源的能力、沟通的能力、文化领导力。

今天在四中这沃土上,人性、理性、智慧、自觉等理念已经在深深扎根,这是教育真正的价值。。。。。

术:技能或实际操作层面

道:心灵层面或精神世界

没有真正意义上的信仰,就没有真正意义上的精神生活,这里的精神生活不是感官层面的,而是说深层次的境界。巴非特、比尔盖次无条件捐赠的动机是什么,大家去思考。

当我们看到人性缺失、道德失范时,我们应当做些什么?作为教育者我们为青少年成长构建了什么样的文化环境,我们如何去影响和改变社会。文化的力量是强大的。

家庭和谐与社会和谐的关系,正在发生先后的变化。